(1)浅充浅放
最理想的充电时机是蓄电池放电深度为50%-70%,因次建议经常充电。即使电量还多,也建议您每天充一次电,使电池经常处于浅循环状态,可延长电池寿命。
(2)合理使用快/慢充
长期使用快充会造成电池寿命衰减,在具备充足充电时间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慢充补电。
(3)温度对充电有较大影响
冬季(低温环境)会造成充电功率降低,相同时间在夏季充满,在冬季充不满。
(4)定期充电
若电动汽车长期不用,要保持定期充电。
有人说,充电桩就是一块电表,只是样子不太像,其计量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计费
成本核算
资源整合
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公共充电桩充的电不是用户自己的,所以早期的比如特斯拉、比亚迪等公司生产的不带计费功能的充电桩只能适用于在自家充电的用户。
另外电表一些纠结的问题在充电桩中不存在。首先是电池问题。电能表电池故障非常高,而充电桩里没有电池的概念,不需要电池。充电桩回路里不需要国网公司的1000多个数据项,只需要关注电压、电流、功率等瞬时值,只需要关注单次充电量即可。其次,尖峰平谷费率产生一些变化时,电表没法应对,而充电桩系统只负责计量,其余全部依靠后台系统下发,通过宽带和服务器相连接,服务器每一次通信都会下发一次时间、费率、收费等。
充电桩设备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标准统一,兼容性好,质量稳定,施工得当就可以。竞争差异主要体现在所生产设备的稳定性、成本的控制、品牌口碑和招投标能力。
目前有四种建设运营模式: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混合模式、众筹模式。
①政府主导:由政府投资,运营。优点是推进力度强,缺点是财政压力大,运营效率低下,不一定适应市场化。
②企业主导:由企业投资运营,与电动车销售,充电桩生产搭配。优点是运营管理效率高,缺点是缺乏统一管理,可能产生无序竞争。
③混合模式:由政府参与扶持,企业负责建设。优点是能使政府和企业产生互补,更快推进产业发展,但缺点是受政策影响较大。
④众筹模式:由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优点是能够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适应市场,注重用户需求,缺点是各方利益整合有难度,最终还是要靠政策的引导。